培养具有公益之心的小小世界公民:对话燕柏彤

“如果我们迎合这个市场的话,也许我们会做得更快、更好。但我们究竟是要迎合,还是去挑战这个市场,引领教育工作者去做正确的事?” ——燕柏彤

NOBO无界(Art Has No Boundaries)是一个国际性教育公益组织,于2016年成立于美国纽约。旨在不以国籍、文化、语言为限制,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NOBO每年提出一个全球性议题,如“一滴水”、“一棵树 一座城”等等,其配套课程和少儿艺术公益作品的巡展已覆盖中国、美国、法国、巴西、肯尼亚五国,有来自15个国家的近四万名青少年儿童参与了NOBO的艺术巡展和公益项目。

今年5月,NOBO联合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少儿全球素养课题组。计划历时5-10年,研发少儿全球素养微课程,培养全球素养教师和教学实验基地,其教研成果也将以教育论坛、艺术展等方式呈现,打造“研究-实践-交流-研究”的教育科研闭环。

WechatIMG170.jpeg

燕柏彤女士是NOBO无界的创始人,ANOBO国际教育研发团队负责人,哥伦比亚大学发展心理学硕士。她有着多年的少儿教育和公益教育经验,倡导用艺术跨界教育的方式培养具有公益之心的小小世界公民。今天,我们和燕老师聊了聊她创办NOBO无界的经历和她对全球素养、艺术教育的理解。

是什么样的契机促使您在纽约创办NOBO无界? 

筹备NOBO的时候,我在哥大读研一。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比较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各国的美食、文化、艺术氛围等等。但我也遇到一些留美人士相对比较难接受美国食物、文化,重要的是也不愿意更多的去尝试。可比如说美食,很多人说自己吃不惯,但其实是有很多美食,他们还没有机会遇到。

所以我当时觉得,为什么我们已经来到这边,却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真正尝试新的文化?这是我觉得我们欠缺的一个地方,所以希望孩子们可以从小有一种开放的心态,真正做到从内心渴望去探索这些不同。

我自己的教育背景是特殊儿童教育、少儿教育和发展心理学。而我作为一个国际学生,在哥大那种国际化、多元化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受到了很多影响,意识到了在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全球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纽约时代广场“一滴水”公益展广告

纽约时代广场“一滴水”公益展广告

 

NOBO希望以艺术教育的形式来培养少儿的全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那您觉得艺术在培养孩子们的全球意识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我曾在一个特殊学校实习过。当时我们班的孩子有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等等,而我们采用了大量艺术疗愈来帮助孩子们表达自我、与我们沟通。所以我很早就意识到,艺术是一个很神奇的方式,可以让人们交流的时候,不受身体健康条件、语言文化、种族地域的限制。所以我相信,当世界各地的孩子们有机会通过艺术的语言为一个统一的目标而努力时,他们可以在其中学会尊重彼此的文化、甚至感恩彼此的不同。

那您是如何决定以非营利组织的形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和中国不同,美国有很多比较有名气的教育企业或机构,都是私营、非盈利的形式。这样的好处是,企业不会以利润的增长来衡量它存在的意义,而是更看重这个企业存在的社会意义、社会价值。他们多出来的利润不是被股东拿给自己,而是把这部分钱用于再建设上。

而对于一个教育企业来讲,刚好是你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放在课程研发、教师培训等等,这些可能外人看不到、却花费大量时间的事情上。但这些其实是教育的核心,所以说往往这种私营、非盈利的企业会更加看重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等等这些核心的内容。所以我们觉得非盈利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来做教育。

 
NOBO少儿艺术五国巡展法国站

NOBO少儿艺术五国巡展法国站

 

您创办NOBO之初,决定以展览的形式,让孩子们根据一个全球议题进行艺术创作,并将其作品展出。那最开始做少儿艺术展览的时候,您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一个例子是,因为我们的展览现场是有限的,不可能展示所有孩子们的画作,所以不得不去做一个评选。我们在中国联系合作的时候,很多市场给我们反馈说,“你们要做成比赛,有一、二、三等奖,无数个优秀奖,这样才能更好地跟家长去宣传你们的活动。”

但是我们一直在说,我们做的不是比赛,而是希望孩子们参与进来为环境问题、资源保护这些特定的主题发声,做一个国际性质的公益活动。我当时就在思考,如果我们迎合这个市场的话,也许我们会做得更快、更好。但我们究竟是要迎合这个市场,还是去挑战、引领这个市场,引领教育工作者去做正确的事、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

您会觉得用比赛的形式违背了您做展览的初衷吗?

我希望通过我们活动培养的是具有公益之心的小小世界公民。那既然想培养孩子们的公益之心,就不能有功利之心在里边。这是一个根本的原则,所以我们不想把它做成比赛。但如果说是一些其他竞技类的活动,当然还是该有比赛就有比赛。 

所以后来我们坚持了我们的想法,不去设一二三等奖,但每个小孩子付出努力,都会拿到“小小世界公民”这样的一个小证书,给予鼓励。

而且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用课余的时间,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最早我们大家都是志愿者来做这件事。做到了第三年,我从哥大毕业,才组建了一个正式的团队,我自己也是从第四年才全职在这边工作。但没想到我当初在学校请教的很多教授,一直真心诚意地帮助我。毕业之后到现在,我的母校也一直在给我非常大的支持。

 
“一棵树 一座城”全球少儿艺术巡展巴西站

“一棵树 一座城”全球少儿艺术巡展巴西站

北京今日美术馆“一滴水”公益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一滴水”公益展

 

那经过了这么久的探索和实践,NOBO办了四届国际艺术巡展、开发了微课程、做了教育峰会、成立了全球素养课题组,您现在是如何理解公益之心、全球素养的?NOBO又是如何把这些教育理念和原则融入到您们所做的项目和活动中的?

我觉得全球素养是在全球化的社会下,如何更有效地和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的人一起探索、学习、沟通、合作、发展,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那我们希望以学术研究为核心,教师培训作为桥梁,课程作为实践路径,来落实少儿全球素养的教育。

我们团队的优势上是,我们融入了少儿展览这一环节。通过展览,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快速地成为大型公共教学案例,从而将学术研究与大众相连接。这样就不会说我们这边做着学术、但是大众并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且大众的参与帮助我们收获更多有意义的数据,从而反馈到我们的学术研究上。这就形成了一个研究、实践、交流、再研究的闭环。

那NOBO提出的全球素养框架其实包含了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多样地交流想法、将想法付诸实践、懂得关爱和感恩,这五大部分。您会觉得孩子们现在最缺乏哪一方面的全球素养吗?

其实我更多是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想,我们能给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不太能说少儿缺乏什么,因为少儿还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需要加强给孩子的哪一方面的教育。

我觉得需要加强的是“将想法付诸于实践”这一环。我们的成长其实是通过每次亲身的实践经历而成长的,不是通过别人的故事或灌输的知识。所以我们不单单希望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兴趣、知道了探索世界的重要性,却没有地方去实践或参与进来。这也是我们想做展览的原因,希望他们学来的知识可以落实到具体的一个项目上。美国相对于中国来说,这方面的社会资源和体系更加完善。中国其实需要更多社会的力量,给孩子提供更多这样实践的机会。

 
微软office365研发团队合作“会发声的移动美术馆

微软office365研发团队合作“会发声的移动美术馆

 

您觉得是否有必要在教育资源紧缺、社会地位较弱的人群中,培养孩子们的全球和艺术素养?

其实“素养”教育不是单拿出来去学习一个学科或者一种技能,而是融入到每一个学科当中的。如果孩子能掌握这样一个全球素养,不能说比他掌握技能更重要,而是说会对他的人生产生一种不一样的影响。比如说缝纫,孩子不单单学会用缝纫机,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很多有名的设计师,他们的设计是怎么样,是否可以融入到我的缝纫当中。这种学习的自驱力和对世界探索的渴望是会让你的思想和能力上终身受益的。

2020年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国际局势的动荡,逆全球化思潮愈发明显。在您看来,培养少儿的艺术素养和全球素养是否有新的重要性?您对于NOBO无界的未来发展又有哪些展望? 

我觉得毋庸置疑,在这样一个阶段,少儿全球素养教育至关重要。而这个时局对于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会。现在的孩子们生长在这种世界各地联系紧密、多元价值观不断碰撞的环境下,比我们这一代更依赖彼此。今年特别让教育工作者反思,我们究竟想提供给下一代的教育是什么。

目前我们近3-5年的规划就是,踏踏实实把我们五年的闭环走好。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学术研究实践都停在了课程研究上,所以我们希望多以大众这个连接点、以展览的方式,给教育研究实践增加一些新的气息。希望五年之后,也能给学术带来一些创新。

 
今日美术馆公益展开幕论坛

今日美术馆公益展开幕论坛

2020少儿全球素养教育论坛于哥大全球中心|北京举办

2020少儿全球素养教育论坛于哥大全球中心|北京举办

 

如了解更多NOBO无界项目的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NOBO WOLRD”,或登陆网站noboundariesartshow.org

访谈者:张婧一

Previous
Previous

爱与跨界交流:对话盖比

Next
Next

农村支教创新与国际教育: 对话赵宾